小麦春季倒伏的表现形式有哪些?小麦倒伏的预防措施有哪些?

小麦春季倒伏的表现形式有哪些?

倒伏是影响小麦高产、稳产、优质的重要因素之一。小麦倒伏主要发生在肥水充足、小麦旺长、群体过大、田间郁闭的高产麦田。早春是预防小麦倒伏的关键时期。小麦抽穗前倒伏可减产30%~40%,灌浆期倒伏减产20%~30%,乳熟期倒伏,减产10%左右,倒伏严重时减产可达50%以上。

(1)从形式上可分为根倒伏和茎倒伏

① 根倒伏 根在疏松的土层中扎得不牢,一经风吹雨打,就会土沉根歪或平铺于地。

② 茎倒伏 主要是茎基部节间(多数是基部三节)承受不起上部重量,就会弯曲倾斜或折断后平铺于地。小麦倒伏不仅加快后期功能叶死亡,造成用于灌浆充实的干物质生产量减少,而且由于根系与基部茎秆受伤,吸收能力和输导组织均受影响,光合产物向穗部运输受阻,因而导致小麦粒重降低,对产量影响很大。倒伏表现在后期,潜伏在前期,具有不可挽回性。

(2)从时间上可分早期倒伏和晚期倒伏 

在小麦灌浆期前发生的倒伏,称为“早期倒伏” ,由于“头轻”一般都能不同程度地恢复直立。灌浆后期发生的倒伏称为“晚期倒伏”,由于“头重”不易完全恢复直立,往往只有穗和穗下茎可以抬起头来,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减轻倒伏损失。

小麦倒伏的预防措施有哪些?

(1)选用抗倒伏品种 

选用抗倒伏品种是防止小麦倒伏的基础,在管理水平跟不上的区域宜选择高产、耐肥、抗倒伏的品种进行推广,各高产品种搭配比例应协调,做到布局合理,达到灾害年份不减产,风调雨顺年份更高产的目的。不宜选择高秆和茎秆细弱的品种。大力提倡小麦精量和半精量播种,以降低倒伏的风险。

(2)提高整地质量

 整地质量不好是造成根倒的原因之一。因此,要大力推广深耕,加深耕层,高产麦田耕层应达到25cm以上。特别是近年来秸秆还田成为种麦整地的常规措施后,深耕显得更为重要。秸秆还田必须与深耕配套,深耕必须与细耙配套,真正达到秸秆切碎深埋、土壤上虚下实,有利于次生根早发、多发,根系向深层下扎。

(3)采用合理的播种方式 

高肥水条件下小麦种植行距应适当放宽,有利于改善田间株间通风透光条件,促其生长健壮,减少春季分蘖,增加次生根数量,提高小麦抗倒伏能力。高产麦田以23~25cm等行距条播为宜,也可以采取宽窄行播种,宽行26cm、窄行13cm,或宽行33cm、窄行16.5cm等。

(4)精量播种,确定适宜的基本苗数 

为了创造各个时期的合理群体结构,确定合理的基本苗数是基础环节。基本苗过多或过少,都会给以后各个生育时期形成合理的群体结构带来困难。确定基本苗的主要依据是地力水平高低、品种分蘖力强弱、品种穗子大小。一般原则是高产田、分蘖力强的品种,大穗型品种宜适当低一些,而中低产田、分蘖力弱的品种,多穗型品种则宜适当高一些。目前的高产田、大穗、分蘖力强的品种,每亩成穗45万左右,单株成穗3~3.5个,每亩基本苗应为12万~15万株;中产田、多穗型品种,每亩成穗50万左右,单株成穗2.5~3.5个,每亩基本苗应为14万~18万株。随着肥水条件的改善和栽培技术的提高,亩产500kg左右的高产麦田,每亩基本苗以8万~10万株为宜。

要保证适宜的基本苗,除上述因素外,还要考虑种子发芽率、整地质量与田间出苗率、播种方式等因素。采取机械精量播种技术,不但要保证基本苗数量适宜,同时要求麦苗的田间、行间平面分布要合理。因为播量既定时,不同的行距配置导致每行的麦苗密度不同,而在每行麦苗密度已定时,不同的行距配置导致单位面积的麦苗密度不同。

(5)科学施肥浇水 

在施肥上重施有机肥,轻施化肥,有利于防止倒伏。高产冬麦田一定要及时浇好冻水、拔节水、灌浆水,一般不浇返青水和麦黄水。春季返青起身期以控为主,控制肥水,到小麦倒二叶露尖,拔节后再浇水,酌情追肥。千方百计缩短基部节间长度,第1节间长4.5~5.7cm,第2节间长7.6~8.5cm的较抗倒伏。后期如需浇水,一定要根据天气预报,掌握风雨前不浇、有风雨停浇的原则。

春麦田凡生长偏旺、群体较大、有倒伏趋势的要严格控制追施氮肥,增施钾肥,亩施氯化钾3~5kg。拔节至孕穗期,根据苗情长势,每亩追施尿素4~5kg,或含氮、磷、钾各15%的三元复合肥10~15kg,以增加穗粒数和粒重。

(6)深锄断根 

深中耕是控制群体,预防倒伏的重要措施,对群体大、有旺长趋势的麦田,在起身前后深中耕8~10cm,切断浮根,抑制小分蘖,促主茎和大分蘖生长,加速两极分化,推迟封垄期,促植株健壮生长。

(7)适当镇压 

对群体较大,植株较高的麦田,除控制返青肥水和深中耕外,起身后拔节前还要进行镇压,以促根系下扎,增粗茎基部节间和降低株高。镇压视旺长程度进行1~3次,每次间隔5天左右,镇压时还应掌握“地湿、早晨、阴天”三不压的原则。对密度大、长势旺、有倒伏危险的麦田,应及早疏苗,或耙耱1~2次,疏掉部分麦苗,后浇1次稀粪水。

(8)加强中后期管理 

如果小麦拔节后基部茎秆,特别是第一、二节间较长,茎壁较薄,发育较差,将导致小麦植株重心上移,中后期发生倒伏的风险增大。农谚说:“谷倒一把糠,麦倒一把草。”小麦如果发生倒伏,不仅减产,还会带来难以机械收获、贪青晚熟等一系列麻烦。因此,小麦中后期田间管理应针对性采取以下有效措施加以应对。

① 慎重浇水防止倒伏 

小麦拔节以后生长发育旺盛,需水需肥也旺盛。尤其是孕穗到抽穗期是小麦需水的临界期,受旱对产量影响最大。开花至成熟期的耗水量占整个生育期耗水总量的1/4。所以,要因地制宜适时浇好挑旗扬花水或灌浆水,以保证小麦生理用水,同时还可抵御干热风危害。但是浇水应特别注意天气,不要在风天、雨天浇水,还要依据土壤质地掌握好灌水量,以防发生倒伏。

② 慎重施肥防止晚熟 

拔节以后,一般可通过叶面喷肥来补充小麦对肥料的需求。选肥施肥原则是既要防早衰又要防贪青。特别是晚播小麦,只要不是叶片发黄缺氮或是强筋专用小麦品种,后期不要喷施含氮的氨基酸、尿素等叶面肥,应当喷施磷、钾肥和中微量元素肥料,目的是要及早预防小麦贪青晚熟。一般可用磷酸二氢钾,并添加防病治虫的适宜药剂和芸苔素内酯等生长调节剂,兑水配制成复配溶液,“一喷三防”2~3次。市场上常有仿磷酸二氢钾,实际上是三元复合肥,养分内含有氮肥,选购使用时要注意。

③ 及早搞好“一喷三防” 

做到应变适时、早防早控,防患于未然。若暖冬病虫越冬基数较高,易造成小麦病虫害偏重、提早发生,预计麦穗蚜、螨类、吸浆虫、赤霉病、白粉病可能偏重流行。因此“一喷三防”应根据田间病虫实际发生情况,可提早在扬花前开始。注意喷洒均匀防药害;严格遵守农药使用安全操作规程,做好人员防护,防止农药中毒;做好施药器械的清洁、农药瓶袋等包装废弃物品回收处理,注重农业生态安全。

(9)化学控制

① 喷施多效唑 

对群体大、长势旺的麦田或植株较高的品种,在小麦起身期,每亩喷洒200mg/kg多效唑溶液30kg,可使植株矮化,缩短基部节间,降低植株高度,提高根系活力,抗倒伏能力增强,并能兼治小麦白粉病和提高植株对氮素的吸收利用率。
② 施用烯效唑 

烯效唑是一种新型高效植物生长调节剂,其生物活性比多效唑高6~10倍。在小麦上施用,可以防止高密度、高肥水条件下的植株倒伏,并有减少不孕穗和提高千粒重的作用;据试验,在未遇风、不倒伏的情况下,施用烯效唑的小麦比对照平均增产15.4%。施用方法:在小麦拔节前一周内,亩喷30~40mg/kg烯效唑溶液50kg。
③ 喷施矮壮素 对群体大、长势旺的麦田,在拔节初期亩喷0.15%~0.3%矮壮素溶液50~75kg,可有效地抑制节间伸长,使植株矮化,茎基部粗硬,从而防止倒伏。

④ 喷施甲哌 

在拔节期每亩用甲哌15~20mL,兑水50~60L叶面喷洒,可抑制节间伸长,防止后期倒伏,使产量增加10%~20%。

(10)防病治虫 

推广化学防控措施,对小麦病虫等采取预防为主、综合防治的措施。特别要及时防治小麦纹枯病,在播种时用药剂拌种,2月下旬至3月上旬是防治纹枯病的关键时期,一旦达到防治指标,及时喷药,增加小麦抗逆性和抗倒伏能力。

声明:本网站的所有创作内容,包括但不限于文章、视频、音频等,均为本网站的原创作品,除非特别注明或标明出处。未经本网站事先书面同意,任何个人或组织严禁以任何形式复制、盗用、采集或发布本网站的内容到任何网站、书籍或其他各种媒体平台。如果本网站的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请您联系我们,我们将积极采取必要措施进行处理。

给TA打赏
共{{data.count}}人
人已打赏
作物知识

如何防御小麦干旱?旱地小麦抗旱管理有哪些方法?

2021-12-10 11:28:02

作物知识

柑橘立枯病的防治方法

2022-7-20 0:07:23

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
    暂无讨论,说说你的看法吧
个人中心
购物车
优惠劵
今日签到
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
搜索